本報融媒體記者 李木元 周佳佳 韓月
“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沈戰役紀念館參觀結束后,親切會見老戰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親屬代表時說道。
這句話,直接“戳”中了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遼寧省錦州市政協委員梁丹丹。
梁丹丹不僅是遼沈戰役紀念館的一位講解員,也是遼沈戰役特等功臣梁士英烈士的孫女。會見中,梁丹丹作為革命烈士親屬代表站在了第一排。
會見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紅色江山是千千萬萬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這讓梁丹丹的腦海中不斷回想起爺爺梁士英。
1948年10月14日,遼沈戰役錦州決戰的總攻號角吹響。在城防西北角,第2縱隊突破分隊被鐵路路基上一座地堡擋住去路,沖上去爆破的幾名戰士都犧牲了,后續大部隊正在快速向前沖鋒,傷亡不斷增加。
“當時,我的爺爺擔任第2縱隊第5師第15團8連2排5班的爆破組組長,在萬分危急的時刻,爺爺主動請戰,他沖到地堡前,拉開導火索將爆破筒塞進地堡。他剛要轉身離開,爆破筒被推了出來,塞進去,又被推出來,眼看爆破筒就要爆炸了,他一聲大喊,用胸膛頂住爆破筒,一聲巨響,敵人的地堡被炸得粉碎。這就是遼沈戰役里的‘董存瑞’!”擔任遼沈戰役紀念館的講解員后,梁丹丹無數次講起這段故事,腦海中也不停地想象著26歲的爺爺在戰場上與敵人拼殺的場景。
“爺爺當年舍身炸地堡留下的7枚爆破筒殘片,其中5枚現在就收藏在館中。此次總書記前來參觀,回顧東北解放戰爭歷史和遼沈戰役勝利進程,在戰史館里凝視著英雄們的照片和文物,駐足良久?!绷旱さふf道。
如今在錦州,“梁士英”三個字早已成為英雄的符號。錦州解放后,梁士英被追認為“特等功臣”,追記三大功,他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梁士英”班,錦州城西北門改稱“士英門”,“惠安街”改稱“士英街”,古塔區敬二小學改名為“士英小學”,他的犧牲地“梁士英舍身炸地堡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遼沈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東側修建了梁士英烈士墓。
梁丹丹很欣慰地看到,8月18日遼沈戰役紀念館開館后,前來參觀的觀眾絡繹不絕,紛紛追尋著總書記的足跡來“打卡”。
觀眾中尤以年輕人和孩子居多,有一名即將步入高校的學生告訴梁丹丹,“到了外地,有人問我是哪里人,我會驕傲地說,‘我是錦州人,因為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這一幕幕,讓身為烈士后代的梁丹丹感受到了傳承的力量。
“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守好江山責任重大??倳浿v的這句話我一直記著,因為我血液里流淌的是光榮的紅色血脈。作為烈士后代,同時還是一名紀念館的講解員,我覺得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好紀念館這片紅色陣地,做好革命精神的傳播者和紅色故事的講述者,讓更多人深刻感受我們黨的偉大,深刻感受英烈們的英勇無畏,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真正做到總書記提出的‘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绷旱さ忧榈卣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