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深情牽掛遼寧振興發展,多次就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強調“十四五”全面振興要取得新突破,賦予東北、遼寧維護國家“五大安全”、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堅強支撐的政治使命,這是振興發展的根本遵循和必須牢牢把握的實踐主題。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住遼全國政協委員們認為,遼寧要牢記“國之大者”,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肩負遼寧使命、彰顯遼寧地位、展現遼寧作為,為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新支柱
當前形勢折射出,破解產業發展關鍵性問題是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刻不容緩。委員們建議,要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努力夯實產業發展的安全基礎,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擺脫產業發展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產業基礎,壯大產業規模,確保產業安全及未來領先優勢,這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優先方向和著力點?!弊∵|全國政協委員趙繼、李克明等認為,產業基礎是為制造業發展提供支撐作用,反映各類產業發展需求的基本要素,是一個國家工業產業發展的根基。遼寧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擁有較完整的產業基礎體系,國家應大力支持遼寧產業基礎能力提升,聚焦產業基礎能力的薄弱環節、關鍵戰略領域和市場失靈環節,發揮制度優勢,由國家組織科研機構力量,進行重要基礎產品和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瓶頸制約,加快補齊產業鏈短板,提升產業基礎能力。
趙繼、李克明等認為,要大力支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統籌布局建設一批檢驗檢測、中試熟化、試驗驗證、成果轉化等公共服務平臺。要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支持遼寧省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鏈對接,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產業基礎性合作平臺。
“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地區經濟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重要引擎?!弊∵|全國政協委員韓東太認為,將沈陽市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程,進而實現區域產業要素資源集聚、產業協同發展、產業生態完備,在重點產業領域迅速形成規模效應,對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好經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推動東北地區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韓東太建議,將機器人及智能制造、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兩個產業集群列入全國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將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集成電路裝備兩個產業集群列入全國100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十四五”時期遼寧振興發展能否取得新突破,很重要的是要看我們能不能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牽動全局的“牛鼻子”。
“我國經濟建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科技創新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蔽瘑T們認為,應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好現有的促進企業科技創新的有關政策,加大企業研發費用投入,使更多的企業有能力增加科技研發投入,通過研發投入來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
高端數控機床作為“工業母機”,是國家制造業和整個工業體系的基礎。趙繼建議,國家應以有條件、有基礎的國有企業為依托,盡快啟動高端機床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住遼全國政協委員趙延慶介紹說,2021年,遼寧省工商聯就“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做了專題調研。遼寧省工商聯了解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還存在人才引進留住困難、持續創新能力不足、新產品新技術應用推廣困難等問題。他建議,要強化大中小企業協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集群集聚。要把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做優做強產業鏈相結合,加大對本地配套能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力度。
趙延慶建議,要強化科技創新協同,加快人才引進培育。要高度重視企業研發團隊建設,構建由“重資產”向“重智產”轉變的發展生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引智、引技、引才,建立有利于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用人留人機制。要積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打破門檻壁壘,消除對中小企業隱形歧視,支持引領各領域各地區推廣應用新產品新技術,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更豐富的新產品新技術應用場景。
解決好發展環境這個關鍵點
習近平總書記對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出的“六項重點工作”,第一項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遼寧振興,必須解決好發展環境問題。
住遼全國政協委員楊關林說,2021年,遼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增強保障和服務企業發展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遼寧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他建議,要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政策,推動相關政策有效落地。
“好的營商環境是實干出來的?!壁w繼認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放”出大活力、“管”出高水平、“服”出好效益,以優質服務讓企業心無旁騖抓發展。要強力推動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擺脫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多想“怎么辦”、少說“以后辦”。要加大督導考核力度,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要時刻傾聽群眾心聲、企業呼聲,動真碰硬、久久為功,持續優化改善營商環境,為實現“十四五”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