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rnpjd"></form><noframes id="rnpjd"><address id="rnpjd"><listing id="rnpjd"></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rnpjd">

<address id="rnpjd"><listing id="rnpjd"><meter id="rnpjd"></meter></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rnpjd"></address>

        <address id="rnpjd"><listing id="rnpjd"><menuitem id="rnpjd"></menuitem></listing></address>

        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增強綠色發展動力——省政協“把握區域發展戰略要求 推動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側記

        2022-07-27

        0
        打印文本

        【字體:大  中  小

        遼寧日報記者 趙 靜

         

        “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對促進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薄巴晟泼褡宓貐^生態補償機制是應有之義?!薄巴苿印鷳B+’發展模式,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月26日,在省政協“把握區域發展戰略要求 推動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上,部分省政協委員和民族自治縣政協主席積極建言獻策。

        吳巖委員認為,我省民族地區中藥材產業優勢和品牌效應尚未形成,建議出臺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推進民族醫藥保護與發展工程,打造民族藥品牌,提升經濟效益。

        “我省民族地區歷史文化厚重,多山多水,發展文旅產業,有利于構建經濟與生態和諧共進的良好局面?!睆堷Q委員建議,加強對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加大對文旅產業項目的扶持力度,同時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劉鳳偉委員認為,我省應加快健全完善水資源生態補償機制。他建議,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明確水資源保護的市場化補償標準,推動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研究以項目代貨幣的補償新機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的生態補償和生態建設投融資機制。

        “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重在形成合力?!鼻逶瓭M族自治縣政協主席郝先兵認為,應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組織機構,建立健全省直有關部門對口對接9縣(市)開展指導和扶持工作機制。同時應整合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出臺綠色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發展“生態+紅色旅游”,充分釋放遼東綠色經濟區發展優勢。

        “農村支流、微小河流河道沖刷嚴重、險段眾多,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备沸旅晒抛遄灾慰h政協主席陳忠民建議,加大農村中小河流險工險段治理資金投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更好助力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

        姜曉秋委員認為,應以“生態+”發展模式推動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她建議,堅持先規劃、后開發原則,實行生態環境準入制、無績效退出制。打造民族地區“生態+”特色品牌,加快“生態+”融合產業數字化升級,加強各民族地區之間“生態+”模式的協同創新。

        胡金庫委員建議,完善民族地區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在民族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在民族地區轉化,切實將民族地區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

        相關新聞
        夜夜爱夜夜

        <form id="rnpjd"></form><noframes id="rnpjd"><address id="rnpjd"><listing id="rnpjd"></listing></address>

        <noframes id="rnpjd">

        <address id="rnpjd"><listing id="rnpjd"><meter id="rnpjd"></meter></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rnpjd"></address>

              <address id="rnpjd"><listing id="rnpjd"><menuitem id="rnpjd"></menuitem></listing></address>